養成定時運動鍛煉的習慣是很好的,堅持鍛煉能幫我們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但是很多人在鍛煉上有一些認識誤區,這些誤區會影響你運動帶來的好處,有時候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特別是老年人,錯誤的鍛煉方法反而會傷身。下面養老網小編為您講解這些誤區,請您注意避免。
晨練比暮練好
其實早晨人的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險性也相應增加,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相反,黃昏是體育鍛煉的理想時間,因黃昏時的心跳、血壓平衡,適應運動時心跳、血壓的改變;黃昏嗅覺、聽覺、視覺、觸覺敏感,人體應激能力是一天中的高峰;黃昏體內化解血栓的能力也達到水準。
除此之外,也與現在的大氣環境有關。城市的早晨多有薄霧或霧霾,這對于老年人的呼吸道有不好的影響。所以,應該是暮練比晨練好。
帶病鍛煉早康復
這是一種Z危險的錯誤概念。身體近日不適,就應暫停運動或減少運動量。否則會加重病情,延長病期。特別是老年人的關節疾病的發作期,中醫建議應制動,待關節疾病進入緩解期或康復期時,再漸漸恢復適量的康復鍛煉。
晨練前不喝水
晨練前不喝水,對健康很不利。因為夜晚睡眠時,皮膚及呼吸道要散發一些水分,加上尿液的排泄,晨起時機體已處于脫水狀態,這時血液濃縮,血容量減少,血流緩慢,血液黏度增高。尤其是老年人,加上體內代謝廢物堆積,很容易誘發高血壓、腦出血、腦血栓、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若晨練前喝100~300毫升溫開水,或在溫開水中加入1湯匙蜂蜜,可避免晨練中發生以上疾病和低血糖的可能性。
只有出汗才算運動有效
出汗是降溫的一種表現體內水分丟失的暫時現象。另外,大量的汗液會帶走人體內的鉀離子、鈉離子、鹽分等物質,對于體質不好的人來說,出汗過多不但導致人體脫水,而且導致鈉、鉀等電解質丟失過多,從而出現頭暈眼花、腹痛等癥狀。
出汗不出汗,不能用來衡量運動是否有效。人體的汗腺各不相同,分活躍型和保守型兩種,這與遺傳有關。而對于老年人來說,皮膚的衰老也會導致汗腺的分泌減緩以及熱感反應不靈敏。因此,有的老年人未必在足夠的運動量后會出現如同年輕時大汗淋漓的情況。加上運動也會視乎當時的季節變化而定。冬天當然會比夏天更不易出汗。運動前先熱身對于身體適應是有幫助的。
版權聲明: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